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聚焦 >> 深圳市:加快发展高端印刷业等重点行业

深圳市:加快发展高端印刷业等重点行业

2011-01-27  来源:迪培思网  浏览:4933  0人参与评论
摘要: 2010年,是实施深圳文体旅游“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二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市文体旅游局以编制《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三个专项规划为契机,对深圳文体旅游“十一五”发展成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刚刚迈进2011年的深圳,文体旅游事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初步绘就,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0年,是实施深圳文体旅游“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二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市文体旅游局以编制《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三个专项规划为契机,对深圳文体旅游“十一五”发展成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从这三个规划草案可以看到,“十二五”期间,深圳文体旅游事业目标明确,一个个量化的指标清晰地勾勒出未来的发展曲线,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因此将得到有力提升,市民在文化、体育和旅游方面将能享受到更好的福利与保障。

  文化发展量化目标:到2015年,实现每10万常住人口至少拥有一个街道级文化设施,每3万常住人口至少拥有一个社区级文化设施,人均拥有基层文化设施面积超过1.25平方米,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达到2.3册,数字电视用户终端数突破300万,高清互动家庭(含IPTV)用户突破180万,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

  “十一五”期间,是深圳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市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品牌建设和文艺精品生产成效突出,城市文化形象显著提升,市民文化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初步形成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十二五”期间,深圳将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的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打造“文化深圳”。到2015年,形成与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发展水平,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标兵、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龙头城市、中华文化走出去窗口城市、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创意之城和时尚之都。

  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83%

  “十一五”期间,深圳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具体体现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国领先。深圳建成了一批标志性重要文化设施,市级文化设施由9个增加至14个,市属公益文化场馆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开放,“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成功研发并获首届全国文化创新奖,基层文化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207万户,每年上万场文化展演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原市文化局获“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城市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深圳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创办了创意十二月、F1摩托艇深圳大奖赛、中国杯帆船赛等一批节庆和赛事,与深圳读书月、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等成为响亮的城市文化品牌。交响乐《神州和乐》、舞剧《大围屋》成功创演,多项文艺精品荣获国内外大奖。改革开放历史文化保护成果喜人,《深圳改革开放史》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

  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建成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50多个,其中5个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博会成为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展会,交易成果连年攀升。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00.4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约6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4.83%,高于同期全市GDP增速,成为深圳第四大支柱产业。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全市3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改制为企业。审批事项从18项精简到11项,精简幅度达39%。公益文化活动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承办单位的运作机制推进了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深圳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每年新增100台自助图书馆

  “十二五”期间,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备,“十分钟文化圈”和“一公里文化圈”的建成,将使市民享受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基层文化设施覆盖率和服务功能。

  第三轮文化设施建设高潮将兴起。深圳将动工兴建当代艺术馆、文学艺术中心和深圳艺术学校新校址、宝安书城和龙岗书城;规划新建深圳歌剧院、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安托山(深圳改革开放)雕塑公园及博物馆群、创意设计博物馆等。力争每年新增100台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加快原特区外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实现人均拥有文化设施面积与原特区内大致相当。

  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将大力实施。深圳将鼓励以深圳改革开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为题材,在文学、影视、美术、音乐等文艺领域,推出一批高水准的文艺精品;继续打造深圳读书月、创意十二月、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品牌,探索创办国际当代艺术节,提升深圳 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大芬国际油画博览交易会、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等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以“设计之都”优势助推“时尚之都”建设,推动创意设计向城市规划建设和更新、产品制造和市民生活渗透,加快发展当代艺术门类,努力培育青春时尚、开放多元的现代都市文化特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备。深圳将积极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出台《基层文体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和《基层文体设施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形成全面覆盖行政性社区、厂区和大型屋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5年,实现每10万常住人口拥有一个街道级文化设施,每3万常住人口拥有一个社区级文化设施,形成“十分钟文化圈”和“一公里文化圈”,深圳基层文化设施覆盖率和服务功能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周末系列和流动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每年流动大舞台、展览、讲座等流动系列文化活动不少于300场,周末系列文化活动不少于130场,公益电影放映不少于10000场。

  “图书馆之城”深入建设。深圳将完善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在居民小区、厂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布点,把市图书馆优质资源延伸到基层。加快基层图书馆建设,形成以区馆为总馆,街道、社区(工业区)图书馆(室)为分馆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区、街道和社区(工业区)图书馆(室)三级网络一体化管理和图书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基层图书馆网络,街道、社区和厂区图书馆(室)开辟专门的电子阅览室(区),为读者提供网上阅读服务。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在保证纸质文献每年不低于10%增长率的基础上,逐步加大数字资源比例,不断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至2015年,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不低于2.3册,读者持证率超过10%,使我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接近香港和发达国家城市水平。

  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为深圳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深圳将进一步提高文博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5年,展会总成交额达到1500亿元以上。出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结合,加快发展创意设计业、动漫游戏业、数字视听业、数字出版业、新媒体产业、文化旅游业、影视演艺业、高端印刷业、高端工艺美术业等重点行业,做优做强一批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和品牌项目。

  现代文化传播能力进一步加强。突出主业、多元发展、差异化竞争,建设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优化的一流传媒集团。积极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实现数字电视用户终端数突破300万,高清互动家庭(含IPTV)用户突破180万,增值业务占数字电视业务收入比重超过40%。

  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对本市重点文化单位参加重大国际展会和文化活动给予补助,建立《深圳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列入目录的企业和项目优先予以支持。在粤港澳合作和深莞惠一体化框架下,推动深港澳、深莞惠区域文化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做好大鹏所城二期、南头古城、大万世居、鹤湖新居、茂盛世居、龙田世居等体现岭南文化特质及深圳特色的文物保护工程。建立改革开放历史文物名录,把深圳打造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文物的展示、研究中心。大力支持民间博物馆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深圳将实现由“破”到“立”的转变,形成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新格局。健全一批文体旅游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探索通过设立财团法人基金会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益文体活动,引入大型企业作为文体活动的战略合作者,通过冠名等方式投入公益文体活动,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投融资方式参与经营性文体设施建设。对高层次文化人才探索推行高级雇员制,采用客座制、签约制、特聘制吸引优秀人才,探索“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新型用人机制。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对本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而不注明出处者,将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收藏】 【打印】 【关闭

跟贴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帖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迪培思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