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要闻 >> 畅谈2011年三个话题困扰印刷人

畅谈2011年三个话题困扰印刷人

2011-02-21  来源:迪培思网  浏览:4319  0人参与评论
摘要: 对许多印刷企业来说,已过去的2010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面对各种原材料的涨价以及新技术的冲击,印刷企业在应对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印刷业内人士对2011年的畅想,即使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印刷行业经营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对许多印刷企业来说,已过去的2010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面对各种原材料的涨价以及新技术的冲击,印刷企业在应对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印刷业内人士对2011年的畅想,即使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印刷行业经营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话题一“如果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
  
  印刷专家杨方明供职于一家印刷设备器材供应服务机构,该机构为某外国品牌做代理。杨方明认为,现在国内骨干企业、大型民营企业购买外国设备多,国外设备技术先进、质量稳定,这是吸引大型企业购买的重要原因。在购买国外先进设备里,其核心部件的利润最厚,这些核心技术外国人是不会让中国人拿走的,因为在巨额的设备投资中,有很大一块是花在了购买关键部位的核心技术上。
  
  为高宝等国外品牌做代理的一家私营企业老总赵林告诉记者,他们主要做印机零配件供应,也做成套设备供应,相比成套设备交易,做印机零配件这块还不错。他说,国外向来会严格掌控设备的核心技术,他们卖设备其实就是卖核心技术,这一块利润丰厚。比如海德堡,他们会将生产逐步转移到中国,但其关键部位的零配件是不会拿到中国来做的。
  
  如果我国的印刷设备制造商掌握研发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市场定价权呢?以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为例,以前国外CTP进入中国,其昂贵的价格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一些企业研发并生产出了国产CTP产品后,其价格逐渐走低,国内中小型印刷企业也能买得起用得上。这一事实表明,只要有了国产CTP设备,才能迫使国外同类CTP设备价格降下来。正如北京中印周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俊民说的那样,如果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定价权仍会掌握在人家手里。
  
  话题二“不仅做印刷”
  
  曼罗兰公司原来有一个口号:“我们就是印刷。”然而,针对中国目前的市场大环境,如果印刷企业仅仅只做印刷,那只能让企业往窄路上走,更何谈提高印刷工价、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记者观察,谈提高印刷工价的,中小书刊印刷企业居多,大型企业、具有高新技术企业、有独特经营模式的企业谈得较少。这就显示出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他们有先进的设备,有很好的研发团队,有市场营销能力,提高印刷工价早已经不在他们的议事日程。
  
  那么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书刊印刷企业,他们又实实在在面临着一种困境: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一位不愿具名的出版社人士告诉记者,在面对能够获得同等印刷质量和交货期的企业,哪个给的工价低,他们就会选择哪个,因为他们编辑也有成本压力。
  
  北京印刷行业资深专家张立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版社为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要求印刷企业进一步缩短周期、提高质量、降低工价、升级服务。印刷企业为应对此变化,就要采取各种措施。”
  
  面对这样一个市场,有书报刊印刷企业的老总提出了一个口号:“不仅做印刷。”“不仅做印刷”,即指印刷企业要把一些附加的东西都容纳到服务中去,这样才能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突破单一的印刷业态。
  
  站在客户的立场,为客户着想,为他们的产品增加更多的附加值,已有企业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如企业内部增设研发部门、设计部门。浙江富康集团国贸部业务经理洪建军说,他们企业就有设计部门,产品走高端路线,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好档次高,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他们跟客户谈价格时,适当提高价格客户是能够接受的。
  
  当前,产品低价竞争时代已经过去,印刷企业应该很好地利用目前的一些迹象和趋势,应对这些变化,从被动适应变化,到逐步转变为主动创造变化。随着印刷市场的不断扩大,印刷企业要与客户和供应商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分享各自的创新成果,实现多方共赢。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对本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而不注明出处者,将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收藏】 【打印】 【关闭

跟贴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帖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迪培思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