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要闻 >> 油墨因素引起的凹印刀线故障分析

油墨因素引起的凹印刀线故障分析

2011-06-30  来源:必胜网  浏览:3705  0人参与评论
摘要: 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印刷品刀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故障.其多出现在印刷品的空白部分,是由于刮墨刀未能将版面空白处的油墨刮干净造成的,且易干,经检查和发现。有的刀线出现在印刷品的图文部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是由于刮墨刀过多地将图文某处的油墨刮去,使该处的墨量较其他位置少,以致墨迹发虚,墨色比印刷图文略浅(以下简称暗线),印刷大实地色块时,这种刀线出得相对多一些,而且比较明显。刀线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的、有规则的刀线;另一种是间歇性的、不规则刀线。
  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印刷品刀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故障.其多出现在印刷品的空白部分,是由于刮墨刀未能将版面空白处的油墨刮干净造成的,且易干,经检查和发现。有的刀线出现在印刷品的图文部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是由于刮墨刀过多地将图文某处的油墨刮去,使该处的墨量较其他位置少,以致墨迹发虚,墨色比印刷图文略浅(以下简称暗线),印刷大实地色块时,这种刀线出得相对多一些,而且比较明显。刀线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的、有规则的刀线;另一种是间歇性的、不规则刀线。

 

  油墨因素

 

  油墨黏度的影响

 

  油墨黏度应与印刷速度相匹配,高速印刷时,油墨的黏度控制在12~15秒(3#察恩杯)之间;中速印刷时,油墨的黏度应控制在16~18秒(3#察恩杯)之间。油墨黏度过高,对印刷版滚筒的黏附性过强,不利于刮墨刀将版面多余的油墨刮干净,印刷品出现刀线的几率就高。印刷过程中要定时测量和控制好油墨黏度,一般隔20~30分钟测量一次。

 

  油墨干燥性的影响

 

  油墨干燥过快,容易出现结皮现象,如果结皮在油墨循环过种中未被溶解,一旦接触到刮墨刀就会黏附在刀口或刀底,产生印刷品刀线。如果油墨循环系统采用的是敞口墨槽,更容易发生油墨结皮、结块现象。为了减少此类好线故障的发生几率,要经常搅拌墨槽中的油墨;根据需要加入适量慢干剂;如有条件,还可加装密封盖,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印刷品刀线故障。

 

  油墨细度的影响

 

  凹印油墨主要由颜料,连结料、助剂等成分组成。如果颜料研磨不充分,颗粒较粗,且不溶于连结料和溶剂中,印刷时停留在刮墨刀口,就会导致印刷品出现细小,不规则的刀线。颜料颗粒的细度对刀线的出现频率有直接影响,例如蓝墨中所使用的颜料颗粒硬度高,即使经过充分研磨也很难达到很细的颗粒度,在印刷过程中就容易损伤刮墨刀或影响刮墨效果,印刷蓝墨时经常出现刀线故障。

 

  油墨活性的影响

 

  在油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加入一定量的活性剂。印版滚筒镀铬后也有一定的活性,如果油墨和印版滚筒的活性太高,在印刷时,活性物质就会牢固地黏附在滚筒上,刮墨刀很难将其刮干净,从而形成刀线。此时先对印版滚筒进行清洗,清除其表面的活性物质,同时在油墨中加入活性减缓剂消除刀线。

 

  油墨质量的影响

 

  油墨储存时间过长,溶剂平衡发生变化,引起油墨溶解力降低;或者油墨调配、使用不当,引起化学反应,都会使油墨产生沉淀。在印刷过程中,油墨中的沉淀物容易聚在刮墨刀口引起刀线,需要更换油墨。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对本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而不注明出处者,将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收藏】 【打印】 【关闭

跟贴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帖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迪培思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