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到行为的改变
印企对资源节约、节能和废物的回收利用,有很多文章可做,它贯穿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贯穿在办公方式、后勤管理和员工意识行为等各个方面。
废纸边、废纸毛由于价格不菲,数量巨大,往往会得到企业管理者的特别关注,更成为一些小型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除此之外,企业在一些细节的管理上,资源的浪费现象还有很多,这些从指缝中流失掉的,都是企业的直接利润。
且看我们早已熟视无睹的一些做法有多么触目惊心:因为在等版,所以机器一停就是两个小时;因为纸张掉粉,频繁停机擦橡皮;因为质量出了问题,大批产品重印补印;电费可观,但又束手无策;中央空调的设计不合理,不能灵活控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企业早已熟视无睹,这些从指缝中流失掉的,都是企业的直接利润。
企业要努力改变原有粗放管理模式,尝试从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从全员意识的培养开始,改变思维观念,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人走灯熄,下班后关闭所有办公设备电源,控制合理的空调温度,复印纸双面使用,注意关闭水龙头,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水杯、筷子等餐具……
成本、效益与竞争力
绿色印刷的确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暂时提高,但企业的综合成本是一个相对的、复杂的变量,成本管理水平因人而异,赢利状况也各不相同。
搞环保一定需要资金的投入,绿色印刷也不例外。“三废”的处理,引进先进的技术,使用无污染的材料,不花钱是办不到的,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如何消化这部分新增的成本,对于已处微利经营的印刷行业,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还是要解决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的问题。
首先,印刷原辅材料的好坏不仅与其污染程度有直接关联,还与产品质量因果相生。好的原材料更有利于质量控制,低质原材料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实际上,很多定位高的印企采用高档原材料,并非完全出于环保的考虑,更多是为了确保稳定的产品质量。
其次,实施绿色印刷还提倡通过先进的技术减少排放,提高效率。技术的升级换代带来低排放的同时,还会带来长期的质量可控、效率提高等多重功效,而高效率、高质量、高产出将摊薄生产成本。很多企业不惜重金主动投入CTP技术、集中供墨装置、电子传输等先进技术和装备,目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赢利能力。
客观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凡是材料优质、设备精良、技术先进、理念超前的企业,发展大都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经济效益也遥遥领先。相反,固守着落后的工艺和陈旧的设备,产品在低端徘徊,只能陷入无休止的价格竞争,企业举步维艰。
企业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综合竞争能力上,而综合竞争能力又取决于营销模式、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技术实力、客户资源等各个方面,提高综合竞争力是企业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