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要闻 >> 数码印刷众多问题未解 发展还尚需时日

数码印刷众多问题未解 发展还尚需时日

2011-12-27  来源:中部印刷包装网  浏览:7740  0人参与评论
摘要: 与动辄千万的大型印刷设备相比,高档数码印刷设备的价格并没有成为大型传统印刷企业投资的门槛,传统印刷企业更看中设备的结构、功能、印刷品质及适用性。据了解,目前传统印刷企业采购的多是如柯达NexPress、惠普Indigo一类的多色数码印刷机,以应对个性化的商业印刷,走高端产品路线,而以短版书刊印刷为主的出版印刷企业则多采用奥西、富士施乐等厂家的单色或多色设备,以短版图书、补版图书印刷为主。

    印后系统

    一个完整的印刷过程是由印前、印刷和印后这三部分构成的。多种多样的印后设备既可以保证数码印刷生产的整体效率、缩短加工时间,又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故此数码印刷企业纷纷投资印后设备。据了解,愿意为印后系统投资5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印刷企业占绝大多数,这足以说明有相当多的印刷企业意识到印后加工的重要性。

    有设备制造商表示,有些企业最初引进数码印刷设备时并没有考虑配套相应的印后设备,有些是因为自己本身有大印刷的印后设备,但是后来也逐步引进了专用的数码印刷印后设备。在其余29%的受访企业中,或许也有不少是这样的客户。

    诸多问题难解

    拓展业务和服务客户是传统印刷企业购买数码印刷机的主要原因。很多企业表示,在印刷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以新的生产手段拓展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们的快印业务中许多是从原有客户开始的印刷厂报价,印刷业务大多是短版印刷和个性化产品印刷,并没有与传统印刷设备分食业务。但数码印刷设备的业务量与企业的生产规模有很大关系,如鹤山雅图仕及苏州星光集团,由于其书刊业务量大,数码印刷在样书印刷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当然,印刷报价系统,这些投资了数码印刷设备的企业,也在伺机开发新的业务来源,借助网络扩大业务,也许是一个出路。但对大多少企业来说,也存在诸多问题。

    设备利用率低

    据了解,在主要数码印刷设备的使用率方面,没有企业能够达到“满负荷运转”。据调查,使用率为80%~100%的企业为18%;使用率为50%~80%的企业为9%;使用率为30%~50%的企业最多,达到了55%。此外,有18%的企业使用率在30%以下。开工率不足,这已经成为困扰开展数码印刷业务的企业的一大难题。

    赢利模式在探索

    从涉及的业务领域看,在已经开展了数码印刷业务的印刷企业中,社会散件在其业务组成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其次是为出版社生产样书和生产邮票等个性化产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数码印刷尚未形成良好的运营与赢利模式。

    至于印刷企业开展业务的方式,目前也是很多选择,但大多数企业还是会通过专门的业务员来承接订单;其次就是通过自己的网站接单;而选择“坐等客户上门”、“分散收活集中印刷”、“与其他网站合作进行接单”、“网络接单与业务人员揽收相结合”以及“其他方式”的受访企业只是极少数。

    从长远发展看,数码印刷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解决业务揽收模式的问题。数码印刷的业务,最大的特点是短版和个性化。如果像目前主要依然通过专门的业务人员去跑客户承揽业务,那么其效率将变得非常低下,也不可能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人工揽收还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揽收成本的居高不下。这部分成本无法降低,那数码印刷的整体成本也就无法降下来,而任何一个终端客户,都不愿意将钱花在他们认为不值得的东西上,结果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数码印刷未来发展,在业务揽收这个环节上的可行之路,就是走网络接单的方式,而且需要有数码印刷的网络交易平台来促进数码印刷与网络系统的融合。
 成本偏高

    在谈及数码印刷在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时,很多企业反映成本偏高。这与数码印刷制造商反映的问题不谋而合。

    而那些“印刷质量不如传统印刷”、“能够使用的承印材料可选择余地较小”、“市场定位有问题”等往常人们认为可能是阻碍数码印刷发展的因素,行业内都已成为被忽视的“角落”这表明,数码印刷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生产要求,数码印刷的设备制造商或许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降低设备成本,如何帮助客户进行市场、产品开发,如何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与培训等方面。

    业务短缺

    数码印刷得益于短版印刷,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中国的中小型印刷厂投资过剩,加上劳动力价格低,很多企业为维持生存接活时的起印量越来越低,在千份以下的比比皆是。这种情况造成了在国外看来是短版印刷的活件(比如2000份),在国内反而可能会在印刷厂生产。

    经过对一些数码印刷设备制造商的调查发现,在谈及数码印刷与传统印刷的赢利平衡点时,2000份成为设备制造商普遍推荐的临界点。但从北京市场大部分快印店经营的实际情况看,500份甚至150份的业务,很多快印店也是采用传统印刷技术完成的。在国内,或许只有一两百份的超短版业务,客户才会选择采用数码印刷去完成。从这个角度考虑,数码印刷市场要想得到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对本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而不注明出处者,将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收藏】 【打印】 【关闭

跟贴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帖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迪培思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