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介绍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发生以来,美欧日俄等各国为应对危机、复苏经济、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都在重新审视发展战略,不断加快推进“再工业化”,培育发展以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电网、海洋空天等技术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而机床工业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比如,2011年6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实施《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将中国排除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
此外在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尚无明显迹象的大背景下,我国机械工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面临的挑战将更多,摩擦将更为频繁,并将进一步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扩散,由产品贸易环节向制度环境扩散,由单一的“两反一保”贸易救济调查向知识产权、技术性贸易壁垒、产业竞争力调查等多种方式扩散。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呈下降趋势的美国装备制造业国内市场有率由2007年的67.4%回升到2010年的69.72%。
而且随着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均提高了对中国企业的防范意识,加大对先进技术和设备出口到中国的管控力度。
“由于机床工业的产业链较长,一个环节被‘卡脖子’,整个产业发展就受到制约。另一方面,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成本急剧上升。”
石勇说,相比起发展中的国内机床制造企业,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通过支配全球优势资源来构建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并在全球网络中起主导作用,“值得警惕的是,目前外商投资大量进入我国的关键基础件领域,对国内的基础零部件市场已形成供应链式的封闭垄断,不仅利润通过这个供应链传导出中国,而且对整个产业安全甚至经济安全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他告诉记者,从他的调研来看,现在跨国公司已从大规模制造活动的对外转移,走向研发、总部基地建立、投融资等职能的全球性扩张的模式,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支配全球优势资源构建起日益强大的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
基于此,石勇在采访过程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重点支持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为代表的关键基础技术,形成以整机和关键基础技术创新发展共同带动行业整体能力提升的新局面。
重点支持具有纵向整合能力的、可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企业,支持生产型企业向研发型和服务型企业转变。
鼓励建立知识产权联盟,以提高国内产业整体的竞争筹码,并对外来竞争和摩擦进行防守反击,避免产业安全受到较大冲击。
鼓励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海外并购行为,支持积极利用全球优势资源建立全球研发体系和生产网络。
构建多维产业优势,保持成本优势、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分工优势和市场优势,不断挖掘商誉优势,合理利用资本优势,努力构建标准优势和核心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