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要闻 >> 展后热评德鲁巴 厂商感言揭露行业趋势

展后热评德鲁巴 厂商感言揭露行业趋势

2012-06-20  来源:必胜网  浏览:6971  0人参与评论
摘要: 在德鲁巴上,新技术、新产品当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当我们谈及德鲁巴究竟创造了多少的价值的时候,那么这些参展商就是最有发言权的人,这些无意中流露出的言辞往往揭露了很多印刷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一下究竟参展商对这届德鲁巴有何感受。

 

    高斯Jochen Meissner

 

    “本届德鲁巴展会是个标志,它意味着印刷行业的繁荣时代的结束,未来四年,印刷行业将继续下滑,”高斯国际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chen Meissner表示。在德鲁巴2008上,高斯这家卷筒纸胶印机制造商是最后一次作为独立企业参展,两年后,该公司被上海电气集团收购。不过,高斯依然是美国唯一的卷筒纸胶印机制造商,该公司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达拉谟继续其生产,在这里制造器最新推出的Sunday Vpak3000和Sunday Vpak500包装印刷机。

 

    理光欧洲公司Peter Williams

 

    谈到理光在这一届德鲁巴上的收获,理光欧洲公司生产型印刷业务部门的执行副总 裁Peter Williams表示:“我们认为,drupa2012对印刷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印刷业的发展需要印刷服务供应商不断增加服务,以此为客户 带来更多的价值,进一步弥合数字和网络之间的差距。此次展会光临理光展台的人数远远超过了2008年,我们所获的新客户和销售订单也远超预期,来自世界各 地的数千名印刷服务供应商齐聚理光展台,了解理光丰富的硬件和软件整合解决方案、服务和环保理念,以及理光如何开展印刷业务,把握未来购买和印刷方式上的 变化趋势。理光的转型平台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和合作伙伴,包括海德堡等公司也与理光洽谈相关战略合作计划。

 

    佳能David Preskett

 

    佳能欧洲专业印刷部总经理David Preskett表示:”本届Drupa 2012展会上,佳能帮助客户提供一些关于他们的客户的研究数据以及需求,从而使客户的方向感更强。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客户更加了解他们的客户需求以及佳能 无与伦比的产品组合,我们能够帮助客户提升他们的业务,由于我们具有的独特优势,我们对此信心十足。对于佳能来说,德鲁巴2012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佳能 图像印刷机的订单达到了三位数。

 

    赛康Wim Maes

 

    作为赛康的首席执行官Wim Maes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传统观点认为印刷厂选择电子照排印刷 是为了高质量,而选择喷墨印刷机是为了高速度和低成本。 赛康的Trillium技术改变了这种认识,因为它利用了两者的优点并且 填平了速度、成本和质量三者的鸿沟。 因为它是基于墨粉和无水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技术,所以可以在未经处理的承印物上印刷。 而且,它能够完全与现有的纸张回收技术相容,从墨粉组成的角度看,它还有完全可持续的潜力。看看我们的成果,我要说:让我们两年举办一次德鲁巴吧!

 

    大族冠华刘学智

 

    刘学智在中国印刷机械制造行业是一位勤于思考的企业家。参加德鲁巴展会,是刘学智领导的大族冠华收购日本筱原之后,首次以双品牌战略参加国际性的印刷行业展会。针对展会上海德堡、曼罗兰、小森等与兰达公司的战略合作,刘学智戏称为“以色列一个美女三嫁新夫,三个老头抛弃旧妻”。

 

    柯尼卡美能达Akiyoshi Ohno

 

    在《共产党宣言》的开头,伟大的社会主义奠基人卡尔马克思曾经写到:“一个幽灵笼罩欧洲。”如今这一着名论断在德鲁巴上再次得到了呼应,在德鲁巴展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柯尼卡美能达技术公司的总裁Akiyoshi Ohno就提到了这句话。他认为展览会上展出的各种喷墨技术,正在逐渐成为笼罩印刷行业未来的巨大阴影。借助企业研制的KMI彩色喷墨数码印刷机,柯尼卡美能达将引领一次“工业喷墨革命”。

 

    昌昇集团杨明

 

    杨明先生是江苏昌昇集团的副总经理,负责昌昇集团胶印机的销售。他认为,虽然数码印刷的发展轰轰烈烈,但是“工业化和基本的规模效应”才是印刷行业最应该关注的。他表示:“印刷数字化强调个性化,灵活性。然而我们不应忽略的是,任何个性化均必须以工业化和基本的规模效应为前提。此次展会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Landa数码印刷,从原理和创意上看确实是令人震撼的突破,但从其承印相关条件的要求以及达到胶印印刷效果还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业界定会高度关注。”

 

    “drupa观展几天,对传统胶印与数码印刷认识稍有清晰。传统胶印技术成熟,使用材料及承印物完备且成本较低,对于规模型工业化生产,仍具有优势。数码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相关使用条件的完善,还有一段路程,它将适用于对短、小、活的印刷形式很值得憧憬。两种技术会是不同的商业形态的选择。替代很难讲。”

 

    豹驰杨晓明

 

    北京豹驰技术发展公司总经理杨晓明先生与昌昇集团的杨明先生,在姓名上仅一字之差,而在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上,他与杨明先生也是惊人的一致。他表示,“从展会情况以及我过去的经验来看,感觉到现在的数字印刷设备在工艺上还是有一些问题,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在万众瞩目的德鲁巴展会上,热点设备并没有形成很大的销售量,我想主要还是在工艺上还有待完善。”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对本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而不注明出处者,将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收藏】 【打印】 【关闭

跟贴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帖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迪培思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