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要闻 >> 数字印刷与丝网印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数字印刷与丝网印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2-09-14  来源:迪培思网  浏览:8361  0人参与评论
摘要: 为了保持自己在经济上的竞争力,丝网印刷领域一直在努力缩短开机设置的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想方设法减短没有价值的工作时间,而这也是其他传统印刷方式所追求的目标。

    为了保持自己在经济上的竞争力,丝网印刷领域一直在努力缩短开机设置的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想方设法减短没有价值的工作时间,而这也是其他传统印刷方式所追求的目标。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建立就为实现短版印刷奠定了基础,而在其后诞生的精益生产理念(Lean Manufacturing)又为企业全面减少浪费提供了可能,其中包括所有对成品价值没有直接贡献的生产时间。

 

    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一样,精益生产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经济价值单元。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浪费,那丝网印刷就具有与数字媒体相同的成本效益,进而吸引到更多的客户。

 

    对印刷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降低总体的运营成本,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机时的材料成本,其中包括所有印前成本,例如:图像准备、栅格化处理、出胶片(如果不是直接成像的话)、制版和制版工人的劳动力成本等;二是印刷机操作人员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印刷机调试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行成本。

 

    除了采取直接成像的方式取消对胶片的使用以外,我们几乎无法找到压缩印前成本的方式。印版和网眼的折旧、乳化和成像成本都非常有限,即便我们能通过使用高质量的感光树脂的方式来缩短曝光时间,那节约下来的费用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在开机设置方面,我们对油墨和印刷机参数的控制越多,就能越快地达到水墨平衡和理想的颜色。在上世纪80年代,丝网印刷企业主要是通过加大网眼张力和使用触变性UV油墨来实现这个目标的,但遗憾的是,在多年后的今天,一些企业仍然在沿用这种早该被淘汰的方法,并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过程优化

 

    一直阻碍丝网印刷行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企业不愿意根据市场变化作出改变,因为旧有的生产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日趋成熟,能给企业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率。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长,丝网印刷企业也必须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了。色彩管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途径。举例来说,如果一台数字印刷机及其使用的油墨和纸张都经过了ICC色彩管理系统的处理,那么无论是薪水为25美元/小时的工人还是2美元/小时的工人,都能用这台印刷机达到同样的印刷效果。这意味着你能用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完成同样的工作,这对于印刷企业至关重要。

 

    当一个市场处于成长期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不愿意花精力去控制成本或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但随着市场走过巅峰并开始下滑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恐怕就是如何削减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了。对丝网印刷行业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都已经熟悉了原有的模拟生产方式,他们行业很难去接受或融入到ICC、G7或其他标准化系统中。

 

    理由很简单,一旦一个生产系统变得可以控制了,那技术工人的价值也就得不到体现了。以平版印刷企业为例,由于它们十分重视开机流程的优化和成本的节约,所以在性价比上绝对不会输给丝网印刷企业,特别是在大幅面印刷领域。此外,一些速度高达18000页/小时的胶印机现在也可以用来印刷数量少于1000份的短版活了。电子印刷系统、直接制版技术以及色彩管理系统的出现使印刷机的经济平衡点一降再降,但印刷行业为何还会陷入困境?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单位成本上没有竞争力。

 

    数字技术的优势

 

    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图像的采集方式,就像它给电视、音乐、视频/动画和出版行业所带来的影响一样。虽然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数字技术的一切。

 

    印刷是一个严重依赖广告的行业,传统的印刷方式很难对广告商颇为重视的每千人成本(CPM)或单位成本等参数进行测量,唯一可以量化的就是整合活动的聚集度量值(aggregate metric)。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对本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而不注明出处者,将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收藏】 【打印】 【关闭

跟贴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帖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迪培思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