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聚焦 >> 2013印刷设备器材业转型升级的一年

2013印刷设备器材业转型升级的一年

2013-12-26  来源:迪培思网  浏览:2659  0人参与评论
摘要: 2013年即将过去,2014年就在眼前。回首2013,印刷设备器材行业继续唱响变革和创新的旋律,帮助印刷企业提升效率、推进环保生产。与此同时,它们自身或走数字化道路,或选择多元发展,想方设法推进转型升级。

  2013年即将过去,2014年就在眼前。回首2013,印刷设备器材行业继续唱响变革和创新的旋律,帮助印刷企业提升效率、推进环保生产。与此同时,它们自身或走数字化道路,或选择多元发展,想方设法推进转型升级。 

 
  市场波动 

  并购重组再掀新浪潮 
 
  2013年,印刷包装设备器材行业的并购重组出现了新趋势,一种是并购海外的设备企业,一种是并购下游的印包企业。前一种收购让我们看到民族设备企业做大做强的魄力与行动,后一种收购让我们看到了设备企业在坚守主业基础上多元发展的另类途径。 
 
  东方精工拟收购佛斯伯60%股权 
 
  继上海电气2010年收购美国高斯国际,辽宁大族冠华2011年收购日本筱原后,2013年我国再现中国印刷设备制造企业海外并购案例。10月15日,上市企业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4080万欧元(约合3.394亿元人民币),购买佛斯伯(意大利)公司(Fosber S.p.A.)60%的股权。相关手续尚在办理中,预计东方精工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购。 
 
  东方精工主营中高端瓦楞纸箱印刷设备,佛斯伯是全球第二大瓦楞纸板设备商。通过这次收购,东方精工将从生产瓦楞纸箱印刷设备,扩展到生产瓦楞纸板设备,迈出向瓦楞纸箱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重要一步。 
 
  这次收购是“双赢”之举。根据公告,收购将加速东方精工走出去的进程,欧美市场在东方精工整个市场中占比20%左右,收购后东方精工可借助佛斯伯欧美销售渠道及服务网络,加快拓展海外市场。收购也将加快将佛斯伯引进来的进程,双方将在中国设立一家由东方精工持股56.4%的中外合资企业,制造高速宽幅瓦楞纸板生产线,拓展瓦楞纸生产线亚洲市场。 
 
  3家设备器材企业青睐印刷厂 
 
  2013年下半年发生的3起设备器材企业并购印刷包装企业的案例值得业界关注。 
 
  9月30日,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以273万元收购寿光鸿翔印刷包装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 
 
  10月25日,造纸和纸制品企业深圳市美盈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决定以自有资金2.87亿元收购国内领先的创意包装生产商深圳市金之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70%的股权。 
 
  同样于10月25日,印后设备制造商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部分现金的方式,购买王建军、谢良玉、朱华山持有的烟标印刷企业深圳市力群印务股份有限公司85%股权,交易价格约为9.384亿元。 
 
  分析这3起并购,虽然涉及的收购资金有多有少,多则近10亿元,少则几百万元,但都属于上游的设备器材企业对下游印刷包装企业的并购。可见,收购自己熟悉的下游企业甚至是客户,已经成为印刷包装设备器材企业多元发展的又一方向。 
 
  天津长荣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莉12月20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对力群的重组能够成功。她说,长荣对力群的重组,一方面是希望利用长荣在装备方面的优势,在力群建立示范效应,实现烟标行业装备方面新一轮的升级换代,因为烟标一直是长荣设备的主力市场。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对力群的投资,更多更直接地了解烟草包装新的发展和需求,不断满足这个客户群的技术升级和发展需要。 
 
  耗材行业上演价格战 
 
  印刷工价之争长期遭受诟病,今年,上游耗材制造业又不幸中招,被价格战波及,并且“中毒”颇深。降价、延长账期成为2013年耗材领域大战的关键词。 
 
  回顾2013年,CTP版材上爆发的价格战正打得如火如荼。2010年CTP技术被业界评价为“非理性的爆炸式扩张”,中国CTP年度新增装机量晋级“千数”。在设备商赚得盆满钵满之时,今年这块战场交给了CTP耗材。然而等待近十年的商机,对于耗材设备供应商来说却变成了一场噩梦。 
 
  从与传统胶印版材接近的30多元,到毫无疑问地在年底跌至20多元,CTP版材市场虽大,却不见收成。价格的一降再降,已经触及制作企业的生产成本盈亏线。甚至年中之时,有销售人员无奈地发出“大家一定是疯了”的感叹。 
 
  这种“命运”不仅落在了版材身上,油墨、橡皮布、化学助剂等耗材制造企业也有着同样的遭遇。以上海地区为例,这里有众多耗材制造企业,价格战已打到白热化。 
 
  行业“寒冬”时期,企业面临的首要命题是“如何活下来”,很多企业选择了用肉搏战先把竞争对手逼上绝境。价格,这个肉搏战利器,苍白而无奈地一次次被拿出来使用。然而价格战也许可以成为企业短期占领市场的手段,但如若过度使用,无论对行业还是企业无疑都是致命的伤害。破坏的是正常市场秩序,会令企业信誉度降低。“乱象”出现之时,或许一场行业优胜劣汰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企业转型 

  数字跨越寻机遇 
 
  9月3日,柯达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在美国纽约宣布柯达重组成功、走出破产保护程序,未来高速数字打印技术将成经营重点。不仅是百年老字号的柯达,国内传统印机制造企业也在由传统向数字转型。10月18日,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与美国Delphax公司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出数码印刷机……如上般传统印机制造商的数字化转型在印刷界已经不再稀奇,在技术变革的当下,传统印刷这位“巨人”的数字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柯达对传统胶片“割肉” 
 
  经历了沸沸扬扬的破产风波一年半后,今年9月,柯达公司高调宣布,摘掉了破产保护的帽子。柯达将在未来4年内,把经营重点放在高速数字打印技术和柔性包装材料印刷等B2B业务方面。而这部分数码服务将占公司利润的60%以上,并成为公司收益的主要部分。 
 
  作为胶卷时代被称为“黄色巨人”的百年老品牌柯达,转型之路可谓艰辛。所幸柯达所掌握的各种专利为其这次对传统项目的“割肉”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正如柯达大中华区总裁王兵所说:“在商业影像领域拥有7500项有效专利和各类领先技术,这为柯达的转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威海印机“旧瓶装新酒” 
 
  威海印机,一家国内老牌印刷设备企业,在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后,于今年10月与美国Delphax公司携手推出了威枫2200卷筒纸黑白数码印刷机,填补了国内制造空白。不仅如此,威海印机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批准的POD按需印刷解决方案项目,成为2013年获批的国家十大重点产业项目之一。 
 
  从国内传统民企到与国际知名企业合资,威海印机的重拳出击,不仅意味着我国数字印刷设备的制造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也意味着广大用户可以在设备、耗材、人工等方面节省更多成本。 
 
  多元发展抗风险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云映像”文创中心、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更名为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改为鸿博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部分印刷企业由内到外“去印刷化”。设备器材厂商也没闲着,它们多条腿发展,探索成长新大陆。 
 
  富士胶片导入多领域产品 
 
  先来看看外资企业的“不甘寂寞”。富士胶片如今正谋划向多元化业务转型的在华策略。本月初,富士胶片中国区新任总裁太田雅弘表示,除影像、印刷等传统领域外,富士胶片也将在医疗健康、高性能材料等领域向中国导入有技术优势的尖端产品。 
 
  据介绍,在医疗健康领域,富士胶片要树立护肤品艾诗缇和月之清辉系列的品牌形象;在高性能材料领域,将导入透明导电膜、太阳能背板PET膜等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此外,富士胶片还称,要在确保高清电视镜头市场份额的同时,继续向安防摄像镜头等周边领域扩展。 
 
  长荣股份打造集群供应商 
 
  “长荣正在走向集团化和国际化,它不光是印刷设备生产商,还要打造印刷设备集群供应商,从印刷到资金链各个领域都要涉足。”在2013中国国际新闻出版技术装备博览会上,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展示了其未来发展规划。作为印后装备制造企业,长荣股份基于印刷产业平台衍生出了很多新业务。 
 
  长荣健豪云印刷是长荣向下游印刷业的延伸;开发纸电池业务的绿动能源,是长荣向印刷电子领域的拓展;炎荣生物能源,则是长荣和正大集团泰国印刷厂合作推出的生物能源开发业务;还有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名轩小贷,等等。 
 
  不难发现,器材设备企业的主业仍是印刷,它们的“跨界发展”步伐基于技术与创新,是抵抗传统印刷领域不景气的必然选择。在新领域开疆拓土,企业孕育着新生命,充满生机与希望。 
 
  技术创新 

  环保造纸结硕果 
 
  绿色版材在人民日报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等旗下印企得到应用,江苏无锡、广东佛山等多地关停年产300吨以下油墨企业,印刷耗材的回收利用在行业研讨会上被热议……近年,设备器材行业刮起了绿色环保风潮。传统观念中高耗能、高污染的造纸企业也肩负起21世纪企业的责任,推出革新性的环保纸。 
 
  泉林纸业秸秆制浆 
 
  北方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将秸秆回收利用,可以替代木材进行制浆。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多年的研发如今有了成果——新技术化解了原有的成浆质量不高、黑色废液难处理两大难题,秸秆清洁制浆及废液肥料资源化利用促进了造纸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 
 
  此外,泉林本色系列产品具备本色还原、不漂白的特色,生产过程不漂白,不仅比传统漂白生产工艺节能20%,还从源头上杜绝了一级致癌物二恶英等污染物的产生。 
 
  沈煤龙盟石头做纸 
 
  不砍树、不用水、不排污、不排气,用石头来制作纸,这种技术听起来非常新奇。据了解,“石头纸”2010年就已被应用在全国两会中,但当时研发、生产成本过高。目前,“石头纸”已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工业化批量生产。 
 
  辽宁沈煤龙盟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是当前世界最大的“石头纸”生产基地,其年产能已达12万吨。这意味着每年有35平方公里的森林免遭砍伐,减少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用水1100万吨,节省石化产品5万吨。 
 
  在新技术研发初期,企业必然会遇到业内投入少、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一些企业从社会责任出发,毅然地投入绿色环保技术研发中。这种做法值得鼓励,因为只有共同推进技术进步,行业的脚步才能不断加快,全社会才能早日享受绿色成果。 
 
  3D打印成焦点 
 
  11月,福建首家3D体验中心落户泉州;9月,2014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宣布在山东青岛举行;8月,中国3D打印研究院于南京成立……如果说3D打印在2012年还是从国外流行过来、逐渐向公众普及的新概念,那么在2013年,这一技术已在全国燃起热火。 
 
  斯特塔西服务国内高等教育 
 
  今年6月,全球3D打印领域的领先企业斯特塔西(Stratasys)公司携其产品和技术参加了2013北京国际工业智能及自动化展览会。作为该领域中唯一一家在华成立分公司的外资企业,斯特塔西着力于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3D打印设备和技术支持。 
 
  据了解,目前斯特塔西公司也致力于服务中国的高等教育,通过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同济大学等国内院校合作,让师生借助产品与技术开发3D打印项目,快速检验科研理念对现实的意义。 
 
  肯酷印像布局立体打印业务 
 
  一些印刷企业已利用3D打印技术迈出文化创新步伐,山东齐河双百数码影像设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旗下的肯酷印像原本主攻网上快印和个性化影像印刷市场,目前已在上海、天津、济南等地拥有5家3D人像业务打印店。 
 
  作为一家生产照相器材、印刷设备、打印机等产品的设备制造商,双百公司如今致力于填补3D打印民用市场的空白,将业务触角覆盖至立体化方向。目前的生产模式是加盟店将三维扫描图像数据发送到总部,济南的总部负责建模与生产,业务情况良好。 
 
  2013年,3D打印正式从工业生产神坛走下,面向个人用户进行定制生产的3D打印体验店在全国各地涌现。“蹿红”速度之快,话题性之强,是传统印刷业所羡慕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印刷企业应该冷静思考,是否可以利用3D打印设备进行文化转型。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对本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而不注明出处者,将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收藏】 【打印】 【关闭

跟贴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帖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迪培思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