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聚焦 >> 依据凹印机结构特点的水性油墨质量改善思路

依据凹印机结构特点的水性油墨质量改善思路

2014-03-18  来源:迪培思网  浏览:5488  0人参与评论
摘要: 水性油墨对薄膜的附着力问题,同印刷转印机构无关,主要是按照溶解性特点来选择水性油墨的连结料。可以选择水性丙烯酸,也可以选择水性聚氨酯,国内外甚至已经在研制丙烯酸与聚氨酯的相互改性,以适应各种薄膜。
  以水性溶液为主要树脂,配以少量水性乳液,或者以一定量的低分子蜡来替代水性乳液,是解决水性溶液与水性乳液匹配不当的一种方法。低分子蜡本身不溶于水性溶液,其因分子量低而容易从油墨中析出,浮在墨膜表面,因此不担心颗粒凝聚问题。而且,若该方法用于制造薄膜里印复合型水性油墨,由于墨膜夹在两层薄膜之间,墨膜的强度就不会是主要问题。但是低分子蜡无法完全取代水性乳液,因此一种完全采用水性乳液构成水性油墨连结料的设计方案就顺理成章地浮出水面。

  完全采用水性乳液的水性油墨设计方法在业内已经少量开始采用,只要妥善解决颜料的分散性问题,这个方法很可能是今后水性油墨的发展方向。而且水性油墨的干燥性特点也同水性乳液的选择直接相关,因此水性乳液多功能合成,将是解决凹印水性油墨质量瓶颈的主要方法。

  水性油墨的干燥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性乳液的选择,薄膜柔印水性油墨是这样做的,薄膜凹印水性油墨估计也得这样做。当然,柔印墨路长,水性油墨的初干长度可以设计得略微长些;而凹印墨路短,溶剂型凹印油墨的初干长度只有30~60mm/30s,在相关的凹印转印机构没有明显变化,电雕凹版浅版化没有成熟,凹印机烘道干燥能力没有明显变化的条件下,薄膜凹印水性油墨的初干长度也只能设计得短些。水性油墨的改善主体在油墨制造业,寄希望于其他行业是不现实的。国内水性油墨制造业长期以来进步不大,技术停滞不前,这同主观上的等待是分不开的。

  薄膜柔印水性油墨的成功经验应该可以对凹印水性油墨提供一定借鉴,成熟的薄膜柔印水性油墨选择的水性乳液,单一树脂比较少,混合乳液比较多。因此,针对墨膜的附着力、干燥性与耐抗性问题,采用三合一甚至四合一的多种树脂混合方法,将是十分重要的。

  有必要注意水性油墨树脂同复合工艺中胶黏剂的配合,因为薄膜凹印水性油墨针对的最大市场是食品软包装,复合薄膜产品在这一市场中占据了最大份额,因此对复合用胶黏剂同水性油墨的配合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中对复合膜剥离强度有明确的要求:普通级0.6N/15mm以上,水煮级2.0N/15mm以上,半高温蒸煮级3.5N/15mm以上,高温蒸煮级4.5N/15mm以上。水性油墨树脂必须要能达到上述剥离强度的要求,而这在选择薄膜凹印水性油墨的水性溶液或水性乳液的初始期,就决不能忽略。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对本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而不注明出处者,将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收藏】 【打印】 【关闭

跟贴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帖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迪培思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