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聚焦 >> 3D打印不一定能改变世界,但肯定能改变博物馆

3D打印不一定能改变世界,但肯定能改变博物馆

2019-04-23  来源:互联网  浏览:2058  0人参与评论
摘要: 几年前,媒体和科学家许诺3D打印将改变世界:2011年,《经济学人》某期封面赫然是一把3D打印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声称3D打印“对世界的影响可能和工厂的诞生一样深远”。数字制造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希望(尤其是3D打印)可能被夸大了。但也许这些影响最终也会成为现实。
  几年前,媒体和科学家许诺3D打印将改变世界:2011年,《经济学人》某期封面赫然是一把3D打印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声称3D打印“对世界的影响可能和工厂的诞生一样深远”。数字制造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希望(尤其是3D打印)可能被夸大了。但也许这些影响最终也会成为现实。

  在过去几年里,3D打印经过了稳定的试验期,取得了很多技术进步。制造商意识到,3D打印要想成功推广应用,还要考虑许多它固有的局限。此外,公众最初对它十分兴奋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尽管如此,对这项技术的热情不应被打入冷宫。该技术和它的日常应用需要测试和评估,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过去的十年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各种文化机构已经成为3D打印最令人兴奋的试验场之一。这可能是因为博物馆研究、收藏和展示的物品的性质:文物具有脆弱性和历史重要性,它们不能被触摸,通常,我们需要隔着封闭的玻璃陈列室才能一窥文物全貌。

QQ截图20190419094059

请你触摸它

  但这种情况正在变化。最著名的数字制作项目之一是埃及帝王谷图坦卡蒙陵墓的复制品,由Factum Arte公司制作。该公司称其为“复制品”,可以让游客在不损害原址的情况下观察图坦卡蒙陵墓内部。

  与此同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个项目,让学生把恐龙骨骼化石数字化、3D打印、组装起来,像古生物学家那样识别生物物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媒体实验室则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它用可食用材料打印博物馆文物,比如它会使用巧克力、奶酪、大米等材料,游客可以观赏文物复制品,同时还能大饱口福。

  今年1月,谷歌艺术与文化研究所(Arts And Culture institute)、非营利组织CyArk和美国3D打印制造商Stratasys联合宣布,他们将在开放遗产项目(Open Heritage project)上扩大合作。他们的目标是通过3D打印等比缩小的文化遗产,让世界各地的重要古迹和文物重现生机。

  上述例子展示了3D打印在文化遗产中的广泛应用。一些项目可能看起来不寻常,但还有一些可能会引起艺术品原创性的讨论,还可能会让人们思考是否有在网上获取并广泛传播博物馆艺术品3D打印模型的权利。无论如何,它们似乎都追求着同一个愿景:让人们通过多感官体验来学习、享受和更好地欣赏文化遗产。

QQ截图20190419094108

复制品的力量

  当然,制作文物复制品有着不断的历史。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用传统的方法制作专门用来给游客触摸的文物复制品。毕竟,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不只是通过眼睛,物体的物质特性也起着关键作用。能够触摸、探索文物的形状,感受它的重量,甚至闻到它的气味,都有可能改变文化遗产体验。事实上,这些体验是我们普通人和文物距离最近的时刻了。

  数字复制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们使用高科技激光扫描仪等手段,可以非常精确地描绘出原始文物的形状。数字复制的力量还在于它们的数字化本质——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在全世界存储、编辑和共享。

  对文化遗产感兴趣的人可以轻松访问这些数字复制品,他们可以从博物馆网站下载图纸,在家里或附近的Fablab用桌面3D打印机把它打印出来。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能够根据不同解释场景下的不同受众需求,定制数字复制品。

上手啊!!!

  考虑到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和技术的普及,哪种方式才是人们感知复制品、与复制品联系起来的最佳方式?这变得更加重要。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试图解释观众与复制品的物理特性之间的联系。只有分析这些联系,我们才能设计和制作更好的复制品和活动,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我们的研究考察了复制品吸引不同观众的潜力。例如,视力受损的人现在可以体验专门定制的文物复制品。

  在英国布莱顿的布斯博物馆,我们邀请视觉障碍游客一起测试了一幅维多利亚时代环境展示的3D打印浮雕,我们发现,他们在确定浮雕方向和独立的浮雕时需要特别指引。他们还认为复杂的表格难以理解。游客们还讨论了现实主义的概念,说他们想要在触摸时感受现实主义,可以使用和现实主义相辅相成的材料,比如羽毛。据报道,声音的存在对体验的完整性也非常重要。

  此外,在布莱顿博物馆新开的考古画廊里,我们观察游客们与3D打印艺术品的互动,发现,他们对于触摸文物复制品或把玩他们都很犹豫。有趣的是,似乎原文物的“不能触摸”性质也复制到复制品上了。在这些情况下,博物馆应当有清晰的指引、周到的设计和鼓励,让复制品和展示它们的环境尽可能地吸引游客与之互动。

 

  尽管文化遗产部门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博物馆文物与人之间的物理隔膜似乎仍然存在。也许人们习得的心理障碍比生理障碍更大。但研究和实践可以找到克服这一遗留问题的方法:一次复制一个。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对本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而不注明出处者,将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收藏】 【打印】 【关闭

跟贴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帖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迪培思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表